今年9月G20峰會的成功舉辦成為引爆綠色金融發展的引擎。連續兩個月,關于綠色金融的好消息接連不斷:國內首單綠色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成功發行,中國首支綠色資產擔保債券在倫敦發行上市,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首期綠色公益榜。日前,中英兩國在倫敦達成合作,支持中英兩國成為綠色金融創新中心,預計到2020年,中國每年將發行價值3000億元人民幣的綠色債券,將為正在尋找綠色項目的投資者提供重要機會。
可以說綠色金融迎來史無前例的大爆發,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,如何成功切入互聯網金融?如何通過互聯網科技為綠色金融添磚加瓦?
國資系互聯網金融平臺中再融布局再生資源,以供應鏈金融的模式為再生資源企業造血,或許能夠給互金平臺些許提示。
謀定而后動,抓住細分領域不放松
當今世界生態環境形勢日趨嚴峻,水土流失、土地沙化、大氣污染、森林衰退、草場退化、水生態惡化、生態功能衰退、食品安全、疾病橫行等等,綠色經濟應運而生,綠色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。對于金融領域的新生力量,互聯網金融起步雖晚,但發展速度快,朝氣蓬勃,由于互聯網基因深入骨髓,突破傳統產業的限制,對于綠色金融的拓展,具有先天優勢。
相對于傳統產業的損耗式發展,綠色經濟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、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,有益于人體健康為特征的經濟,是一種平衡式經濟,而綠色金融則是為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融資服務,是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。
切入綠色金融,首要的就是選擇細分領域,謀定而后動。實際上,綠色產業包含著人類生產、生活的方方面面,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,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。如綠色能源產業,每年至少有上千億的市場規模;低碳環保事業,涉及細分門類更是廣泛;傳統農林種植業;再生資源資源回收利用產業;生態旅游等綠色服務業等涉及綠色生產、綠色消費、綠色分配、綠色技術的產業。
對于綠色產業,抓住任何一個細分領域,都是一塊寶藏。中再融依托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,切入再生資源領域,單拿這一領域來說,根據中再生協會的數據,目前國內該行業的企業有13萬家之多,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說,服務好一個細分行業就足以養活一個平臺。“細分化是社會分工進化的結果,而對到互聯網金融來說,越垂直越細分,未來的路子越寬,做綠色金融尤為如此。”中再融聯合創始人王鎧倫表示。